2023年雪松价格查询请点击苗木价格菜单查看。

棕榈科植物的主要特性与播种繁殖

2015-05-05 5,803次浏览 发表评论
展开索引

棕榈科植物引种与利用现状

棕榈科属于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,全世界有207属2800种;但随着近期新的属种的不断发现,有资料介绍已超过250属3500种。一些棕榈科植物有很高的经济用途,为人类提供油料、糖料、淀粉、饮料、藤类、优质蜡及其它产品;从观赏价值看,它们优美独特的树姿,健壮通直的树干,姿态优雅的叶片,乃至全株由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等每一部分所显示出的气质、风韵与美感,用于适生区的园林绿化及室内栽培,均达到极佳的观赏效果。

棕榈科植物的发现并被引种的历史可上溯一百多年前。由于其树型树姿的高贵典雅及移植管理的方便性,很多公共活动场所均选用棕榈树,用以营造脱俗的氛围。

在国外,其实本世纪50年代才正式开始对棕榈科植物进行深入研究,目前仍不断有新的棕榈树种在被发现和被命名。我国原产的棕榈科植物有18属98种,其中我国特有27种。

早在百年前,在我国的广东、福建一带沿海城市及侨乡,已陆续引进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棕榈树种。如福建的福州、仙游;广州的中山大学,昆明卫校等有些近百年棕榈树种。但解放后尤其近20年来棕榈植物引种不断加快。其中华南植物园、西双版纳植物园、厦门植物园等单位在大量引种的同时不断加强相关的研究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已引种栽培的棕榈科植物为94属322种。当前商业用途以绿化观赏为目的的引进方兴未艾。据规划,厦门为建成“椰风海韵”的热带海滨城市,拟计划引进全科的30%树种(即900种),驯化筛选合适的以一半计算,可有400多种用以替换一部分其它绿化树种,以构成一幅美丽的热带型城市生态景观。

适应性

气候环境

现代棕榈分布在南北纬40℃之间;但大部分分布于泛热带及暖亚热带,以海岛及滨海热带雨林为主,具典型的滨海热带风光。但有些属、种在内陆、沙漠边缘以至温带有分布,这些树种具有耐旱、耐贫瘠及耐寒等不同特征。

生态适应性

棕榈科植物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。热带棕榈在原产地大多为二层乔木或林下灌木,因此该科植物大多数具耐阴性,尤其幼苗期适应较荫蔽环境。也有不少乔木型树种有强阳性,成龄树适应阳光充足的环境。

立地环境

滨海地带、海岸、沼泽地、盐碱地、沙土、微酸性土壤及石灰质土壤,都有不同的棕榈植物分布。因此相应属、种各有不同的土壤环境适应性。

由于棕榈科植物具有多样的适应性,因此为我们的利用提供了丰富的选择。但是,亦正是由于该科植物的不同地理气候的分布,形成了各自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生长的特征,这对我们区域引种及播种育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。

系统分类

棕榈科植物分为6个亚科:贝叶棕亚科(Coryphoideae)、摈榔亚科(Arecoideae)、省藤亚科(Calamoideae)、水椰亚科(Nypoideae)、蜡材榈亚科(Ceroxyloideae)及象牙椰亚科(Phytelephantoideae)。贝叶棕亚科以掌状分裂的扇形叶种类为主,少数种类不分裂或羽状全裂。槟榔亚科的叶羽状全裂。以上两个亚科不仅种类较多,并且很多具有较高的观赏(经济)价值。省藤亚科的不少种类是经济价值较好的棕榈藤,也有如酒椰属(Raphia)的象鼻椰子等,具有很高的观赏(经济)价值。

种子的形态特征

棕榈科植物的果实分为核果类和浆果类。核果类的种子,外果皮薄,中果皮纤维质,内果皮木质坚硬。基部有3孔,其中1孔与胚相对,萌动时胚根由此穿出,其余2孔为假孔。核果类种子相对较大些,如椰子属(Cocos)、槟榔属(Areca)等,因此内含胚乳营养物质较多。而浆果类种子,一般外果皮光滑,中果皮肉质,内果皮薄硬。种子中小型为多。胚较小且着生在种身的不同部位(如基部、种侧或顶上)。种孔细小,上覆一层蜡质薄膜以减少胚的水分散失。

棕搁科植物的种子因不同属种其大小差异甚大。最大的巨籽棕(海椰子)(Liceamaldivica),每个种子达9~12kg;较小的如华盛顿葵属(Washinnia),每千克种子达1~1.2万粒。

种子的发芽特性

棕榈科植物的种子具有典型的热带植物特征,即种子成熟采收后要及时处理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湿保存并及时播种催芽。存放过久或曝晒、干燥均使种子发芽率下降,甚至失去发芽能力。但不同属、种的种子由于以上不利因素对其发芽能力的影响有差异。

不同属、种的棕榈植物种子其播种后发芽时间相差甚大。较快的如华盛顿葵属、国王椰子(Ravenearivularis)等,播后1个星期种子萌动,半至1个月出苗。但有些属种的种子要几个月甚至1~2年才陆续发芽。

种子成熟度与发芽的快慢也密切相关。青熟果(外果皮未完全变色,但内果皮及胚乳变硬实)的种子已具发芽能力,但播后发芽时间一般比完全成熟种子推迟。如大王椰子(Roystonearegia)种子7~8月份播种,成熟种子1个多月已发芽,而青熟果可能延至第2年5月份发芽。当然,播种处理方法失当,播后管理不善等,也可能导致种子发芽推迟。

不同属、种其种子发芽率相差较大,如采收处理得当,播种及时,国王椰子、狐尾椰子(Wetiabifurc)等的发芽率达90%以上。但有些树种的种子发芽率仅40%~60%,甚至更低。此外,从采收处理到播种管理等不同环节,若处理不当也可能降低发芽率。

种子萌发时,胚在胚乳或种腔内的一端形成吸器,以吸收种子养分;连接吸器向外伸长的称子叶柄,萌动后伸出种皮外并把胚芽送出。位于子叶柄前端以包裹及保护胚芽的为子叶肢,伸出种皮外后随即发出初生根及第一片鞘状叶。根据子叶柄的伸长程度和子叶肢的不同发芽变化,该科种子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发芽类型。一是近距带鞘型,即子叶柄将子叶肢送出种皮之外便停止伸长,然后子叶肢贴近种侧分化出幼根及鞘。二是远距无鞘型或称下锚型,即子叶柄随子叶肢伸出种皮后,继续向下伸长一段距离,然后在子叶肢的基部形成裂缝,向上长出鞘状叶,下部长出初生根。三是远距带鞘型或称综合型,即子叶柄伸长较长,同时子叶肢也分化出鞘。

属于远距无鞘型的棕榈植物以贝叶棕亚科占比例较多,如扇叶糖棕属(Borassus)、霸王棕属(Bismarckia)、刺葵属(Phoenix)、琼棕属(Chuniophoenix)等;槟榔亚科也有这种类型的属种,如桄榔属(Arenga)、鱼尾葵属(Car)、皇后葵属(Srus)等。一般子叶柄远距伸长的棕榈属、种其根系深扎,移栽时较长的子叶柄容易损伤。大多数属于此类型的带叶种苗相对较难移栽。

近距带鞘型棕榈植物大多是起源于热带雨林及海岛,很多生长于林木中下层较荫蔽湿润环境。其初生根一般较细较浅。这类型的小苗一般相对较容易移栽成活并较快恢复生长。

暂无评论

评论留言区...

您可以在这里写下评论或是供求信息